每天全副武裝,在微觀世界里與病毒“交手”,搜尋、偵察、確認、擒獲病原……在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(yī)院后湖院區(qū)檢驗科分子生物實驗室,有一支14名醫(yī)師組成的“特戰(zhàn)隊” 。截至3月6日,他們與病毒較量了43天,完成1.5萬余份病毒核酸樣本檢測,為診斷提供了重要依據(jù)。
實驗室就是“主戰(zhàn)場”
3月5日晚上8點,實驗室內(nèi)4人一組忙不停歇,樣本分揀、滅活、提取等一系列工作緊張有序,核酸提取儀、核酸擴增儀等各類設(shè)備高速運轉(zhuǎn)。
31歲的主管技師吳唐維博士照例加班?!?個小時前來了500多個標本,正忙的時候,不忍心先回去。我是檢測組的組長,多承擔一些應(yīng)該的?!?/p>
吳唐維所在的檢測組全稱是“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”,是該院組建的一支檢驗“特戰(zhàn)隊”。1月25日,緊急改造后,實驗室正式運行,吳唐維臨危受命擔任檢測組組長。
武漢市中心醫(yī)院檢驗科主任盧忠心介紹,實驗室是“主戰(zhàn)場”,承擔來自發(fā)熱門診、住院患者和隔離點的標本檢測,高峰時期一天要檢測900多份核酸樣本?!霸缫环昼姲l(fā)報告,就早一分鐘診斷,早一分鐘治療,這關(guān)系到生命安全?!?/p>
12名黨員當先鋒
檢驗組的組員最初由科室6名干將組成,一天兩班倒,24小時連軸轉(zhuǎn)。隨著檢測量劇增,小組陸續(xù)增員至14人,清一色的80后、90后,年齡最大的40歲,最小的28歲,其中黨員就有12名。
令盧忠心感動的是,科室的檢測團隊雖然年輕,卻召之即來,來之能戰(zhàn)。每位隊員,特別是黨員沖鋒在前,冒著被感染的危險與病毒正面“交鋒”。連續(xù)堅守了一個多月,從沒有人叫苦叫累,也沒有人打退堂鼓。
作為檢測組組長,也是黨員,吳唐維經(jīng)常一連工作十幾個小時,并隨時待命:“能在這個關(guān)鍵時刻盡自己一份力,這是醫(yī)者的本分,也是榮耀。” 每次和遠在江蘇海安市的家人視頻時,吳唐維都反復(fù)安撫,讓家人放寬心。3歲的女兒年前就送回老家由父母照看,已有2個多月沒有見面了。
38歲的黨員張馳是組里公認的“勞?!保┥虾裰氐姆雷o服進到實驗室里,能待上七八個小時不上廁所。張弛說,其實剛開始很不適應(yīng),呆一會就覺得憋悶、頭暈,時間久了,大家相互鼓勵,也能得心應(yīng)手了。
36歲的黨員熊阿莉是組里的多面手,工作之余,還兼職當起了理發(fā)師,利用休息時間幫忙義務(wù)理發(fā)。
當天標本當天完成
穿著防護衣、隔離衣、戴上口罩、護目鏡、面罩、三層手套、套上腳套等,這是進入實驗室之前的“標準動作”。“穿好一般需要半小時左右,獨立完成比較難,大家會互相幫助。被層層包裹后,動作都會慢下來,連側(cè)個身彎個腰都不方便,”吳唐維介紹。為了加快檢測速度,大家通常七八個小時不會吃飯、喝水。
病毒樣本送到實驗室后,需要經(jīng)過6個步驟完成檢測?!跋纫谏锇踩窭锓謷±龢颖?,對裝有標本的密封袋噴灑消毒,隨后再滅活、編號……到出報告,整個過程要持續(xù)6個小時”,吳唐維介紹。
雖然接觸的不是感染的患者,但直接接觸有傳染性的標本,每一環(huán)節(jié)都有可能產(chǎn)生氣溶膠。吳唐維說,剛開始也害怕,但相信科學規(guī)范的操作、專業(yè)的防護能夠盡量避免風險。
“當天的標本,不管晚上到多晚,我們都全部完成,不讓標本放置時間過長,以免影響檢測結(jié)果。對病人的每一份標本負責,慎重審核每一份報告,這是職責”,該團隊多位隊員表示。(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余瑾毅 通訊員 馬遙遙 李蓓)